合力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就业服务

作者:lanke 时间:2020-05-28 10:19:00 点击:11068

■两会观察

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加上疫情叠加影响,今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转向普及化,以及全球化、市场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行业、传统岗位的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变弱,劳务派遣就业 (合同工)、微小型私营企业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不断增加,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配置机制有利于大学生资源的有效整合,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品质。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情境下,促进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以此来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

促进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引导他们选择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迫切需要高校和属地政府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水平,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不打烊的全天候就业服务。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对工种的细化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有业难就”和“无业可就”同时并存,迫切需要搭建完善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使学生、学校、社会的就业要素形成完整高效的配置,降低供需双方的人职匹配成本。二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实践表明,社会资源对促进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有效利用师生校友、亲朋好友等社会资源可以扩展求职渠道,多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增加求职成本。不断完善勤工俭学、校园服务实践等育人环节,鼓励学生投身生产实习、岗位锻炼等实践环节,积累并维系良好的社会资源,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信息来源和求职空间,从而降低求职成本。三要构建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帮扶措施,在延长学制、减免学费、技能培训、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服务,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基层就业、挂职锻炼、应征入伍等实现多渠道就业。同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升保险水平和保障措施,促进大学生失业者积极再就业。四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注重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教育部门要着力解决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引导工作,人社部门要重点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指导服务工作,社会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其他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多方联动、凝聚力量化解就业难题,使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尤其要给予受疫情影响的毕业生更多关注,在劳动关系、薪资待遇、社会保险、在职培训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为他们高质量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应引导大学生认识不同就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性质,选择与其专业和人生目标符合程度更高的职业。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规划未来和职业的意识,不能只是盯着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单位,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到基层、到企业就业创业,尽早尽快实现就业。就业期望值的合理定位,有赖于就业观念的塑造和引导。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定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和职业观上下功夫,从学生入学时就树立为学生全程服务的思想,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建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尤其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丰富就业实践经验,增强其求职技能,培养其职业认同,以适应多变的就业环境,进而提升就业质量。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分类指导,提升学生对市场、对自身的认知度,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27日第2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