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开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作者:lanke 时间:2019-04-17 08:18:02 点击:11754

以学理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代尧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参加座谈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体会。

高校思政课要“以学理讲政治”。讲好思政课,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前提,学理性是关键。思政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在于它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要讲好讲通马克思主义,既要求教师“政治要强”,又要求教师“本领要硬”,兼具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讲好思政课,要有针对性,要正面回应学生们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而思政课的针对性离不开学理性,没有学理性,针对性就无从谈起。思政课上,学生会提出一些有疑惑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问题、绕着问题走,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自说自话、无的放矢,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课的亲和力寓于学理性和针对性中。亲和力并不意味着以偏离思政课内容的教学形式来迎和、取悦学生,使思政课娱乐化、媚俗化,而是要求教师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语讲清楚理论和道理,和学生形成情感交流与互动。

北京大学在探索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过程中,除了创新教学形式外,形成了“课比天大”“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的理念。2014年,北大马院率先提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办院原则。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以经典带原理的方式,教师领读经典与学生研读经典相结合,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提出“埋首经典,关注现实”要求,专练马克思主义“内功”,并采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中期考核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吴潜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深刻阐述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今后的思政课“只能加强不能消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论断。学校思政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为党的千秋伟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政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对思政课的强烈呼唤。新时代新使命呼唤广大在校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呼唤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校思政课的地位提升到了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对办好思政课作出了精心部署和安排。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是思政课建设创新发展的急迫需求。近年来,学校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着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教学内容不够鲜活,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待加强,专职教师队伍缺口较大,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支持思政课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敢于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在加强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争做全国思政课建设的排头兵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易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门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召开的座谈会。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参加完这次会议后,我始终在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发扬好优良传统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结合思政课发展史,讲述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可以说,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的重要方面,就是要汇聚各方优势资源,通过思政课载体,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讲清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把深刻的道理讲透彻、把真理的味道讲出来、把时代的自信讲出来,不断塑造新思想的传播广场、不断加强新时代的同心磁场、不断坚定新青年的鲜明立场。

二是发展好鲜明特色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到,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将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的倾向。应当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要注重把握好学理性是支撑、政治性是根本、知识性是载体、价值性是目的等重要关系。在此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建设始终坚持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温度与深度有机融合的鲜明特色,既鼓励围绕教学中的理论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学术攻关,又支持围绕如何讲出“信仰的味道”组织“教法攻坚”,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即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和“研究型+互动型”教学“两翼”。

三是发挥好辐射作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并获评“A+”。我们还选派8名教师赴兄弟高校挂职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支持兄弟高校马院和思政课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帮扶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学校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不断优化完善思政课资讯、文献支撑、教学资源共享、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以及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六大平台”,真正打造优质内容共享的能量枢纽、前沿技术融合的众创空间,以及深受广大思政课教师喜爱的精神家园。

用“问题链”打造“不掉线”的思政课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冯秀军

我从事思政课教学26年,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体会。

思政课怎么看——如何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是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教好思政课的根本前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思政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深化,一些对思政课的误解和偏见仍不同存在。解决这一问题,要思想“疏通”,特别是要把“思政课该怎么看”的道理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打通理解认同思政课的“最后一公里”。

思政课怎么教——思政课如何守正创新?

“守正”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创新”则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之正,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科学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坚守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立场之正,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守人格之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创新,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新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全新形势和任务都要求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好团队怎么建——如何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把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帮助青年教师在团队中健康成长。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依托重大教学项目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立常态教研机制,开展“青椒工作坊”、教学沙龙、微格教学等活动,在集体教学研讨中有效提升能力和水平。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制,积极发挥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在传帮带过程中打造优秀教学群体。通过社会实践、师生军训、海外研修等途径,帮助教师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国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洪波

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分享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的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的定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和使命,是整个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的灵魂。作为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创设大学思政课教师、大学思政课教材编写者与中学思政课教师建立互动交流常态机制,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才能更快变为现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的关键主体。思政课作用不可代替,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面接触,教师的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思想深度、思维方法、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极大,是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导师。必须协同努力,创设包括夯实专业基础、扩展知识领域、开展国内外社会实践、拓宽课堂空间、单列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条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教师理论和实践滋养,为教师个人成长拓展空间,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的深度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更多地局限于自身内部,呈现为课程改革的“孤岛化”现象,对教育对象这一需求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研究不够,制约了思政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包括大中小思政课课程体系研究工作室和“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室,力图构建“大思政”格局,既要办好思政课,又要推进“课程思政”。一是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学院提前“结对子”,以学生为中心,深度理解所在学院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参与所授课学院班团活动、党课和党日等活动,备学生、备专业。二是思政课教师与所授课学院专业课教师“结对子”,提升专业课程思想性和价值性,提升思政课程理论性、学术性和专业性。

探索“同学同研同行同讲”育人模式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寿涛

南开大学秉持“开门开放”理念和“公能日新”校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全方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门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和平台建设。学校牵头,联合天津10所高校成立“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立足天津市“名师工作室”“领航计划”等平台,鼓励教师投入到思政课程建设中去。推动形成“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组成的助教体系,全面实施“中班授课、小班讨论”“讲一练二考三”教学改革,强化思政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公能日新,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四同”育人模式。学校在开好思政课必修课的同时,从2018—2019学年开始,整合各学院优秀教师组建团队进行专题授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持续多年面向全校开设“资本论概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思政类选修课。专门开设“中国发展”系列课程,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和一批院士、“长江学者”带头走上讲台,全面系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初步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思政类选修课为中层,课程思政为外围层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探索“同学同研同行同讲”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和机制,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协同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设立师生同研课题,使师生在“同学同研”中达到理论认识上的同频共振,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依托讨论课和各种研讨会、读书会等师生思想交流平台,健全“同学同研”机制。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开爱国主义传统的充分肯定为动力,以“同行”为载体组织现场教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同讲”为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把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工厂社区。2018年,在“师生同行”中录制的南开微课被人民网评为首届“新时代网红思政课”,南开学生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

强化思政课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福运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重中之重,思政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岗位、精耕细作、铸魂育人,更加理直气壮办好上好思政课,持续强化思政课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一是坚决做好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引导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进一步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坚持每年组织全院教师到教育部全国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基地研修培训,强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深化校党委领导、纪委领导、学院领导听课制度;在聘任“改革先锋人物”吴金印等新乡先进群体代表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的基础上,推动校领导、著名科学家、其他学院院长等带头讲思政课。

二是坚决做好“六个要”的弘扬者。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坚决做到坚持每年组织一届马克思主义论坛,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登坛讲座;学院全额资助,每年出版一套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轮流组织院内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出资30多万元,设立院级思政课教改项目,编写实践教学辅助教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生的课业、生活和发展进行“一对一”指导。

三是坚决做好“八个统一”的践行者。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勇于进行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统一”。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代表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继续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红旗渠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口述史整理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中原红色文化谱系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术能力;深化集体备课、专题教学,逐步推行智慧课堂,逐步提升学院公众微信号的影响力。

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岳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上好思政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抓住关键,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山东商业职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配备、职称待遇、学习培训、实践研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党建促业务,实现双建双赢。今后,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素养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筑牢阵地,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通过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切中难点;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互动;通过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助教制度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协同创新,深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系列主题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这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学部门的要求,也是对全校提出的要求,实现协同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学校2008年提出“大思政”工作理念,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课程、文化、心理、实践、网络五大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12345”以劳动服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种形式、四个环节、五项提升。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今后要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把思政课上成“第一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6日第8版 版名:新闻·专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