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有效的职普融通增强职教吸引力

作者: 时间:2024-04-12 15:37:56 点击:445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12日02版

近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推进职普有效融通列为一项主要任务,提出了在大中小学全面融入职业教育内容,举办一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以及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籍互转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的推出对于提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和认同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供给力和吸引力,都将大有裨益。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一方面,二者在遵循共同的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又有着不同的教学规律和内容,承担着不同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不能混为一谈或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不管是其未来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都至少要对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所接触和了解,为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奠定基础。所谓职普融通,就是要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实现教育资源融合共享、育人通道相互通达,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选择、多次选择和多样化成才提供机会。

在实践中,由于“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和“普强职弱”的教育现实,普通教育内容融入职业教育或是同级的普通教育学生转入职业教育都不成问题。而如何有效地把职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普通教育,以及畅通职业教育学生转向普通教育的通道,是当前职普融通的难点。浙江省为此推出的举措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目标、价值和意义各不相同,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普教+”是第一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在普通教育的既有体系中适当加入或加强职业教育有关内容。比如,浙江要求“中小学结合劳动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一批省级职业体验基地,广泛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活动;在普通本科院校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将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贯穿学习全过程”,这些都属于“普教+”层次的职普融通。这种融通方式改革难度最小,但落实到位不易。如果能够做深做实,价值意义和影响面都将是最大的。说其改革难度小,是因为这种方式不改变既有的办学体系,只是在中小学原有的课程中充实与职业有关的活动内容,在普通本科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说其落实到位不易,是因为这些内容会由于不是“主科”或考试不考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实中,与此相关的文件已有印发,但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的情况仍较为常见。因此,如何使“普教+”真正做深做实是这项政策的关键也是难点。这对于改变轻视职教、忽视劳动的不当观念,提高学生乃至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这也能为落实后面两个层次的职普融通举措提供必不可少的铺垫和基础。

“校内融”是第二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在一所不同于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的新型学校内部,构建新的以职普融通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比如,浙江提出“探索举办一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实施职普融通教育”,就是这种融通方式。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又有一定的技能特长;既可以升入普通高校在学术方向上继续深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在技能方向上继续发展。其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高中期间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优势有更深的了解。这样高考报志愿就不容易盲目选择,为以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基础。当然,举办综合高中对于经费投入、课程、师资、设施设备等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有保障升学、就业渠道的配套政策,办学前景光明,但办好的难度不小。

“校际转”是第三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允许学生在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学籍互转,畅通学生多次选择的通道。比如,浙江提出建立健全职普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籍互转。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家长职普分流焦虑严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职普之间的立交桥不够完善,学生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就很难再有进入普通教育的机会。虽然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了春季高考、专升本等政策,能够为职教学生升入普通高校提供机会。但其总体比例不高,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籍互转的机会就更少了。加之学生一旦被贴上了“职教生”的标签以后,即使后续升学进入了普通教育,也可能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显性或隐性歧视。这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踏入职业教育门槛顾虑重重。如果能够建立职普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对于打破“标签效应”,并且为先天禀赋不同的学生提供方向纠偏和多次选择的机会,将有利于避免“一考定终身”导致的过重学业负担和应试教育痼疾。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籍校际互转将对学籍管理、生源预测、学校布局、学位供给等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必须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才能达到政策初衷和理想的效果。未来,为打造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教新格局,还需在这方面加强试点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以形成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举措。

(作者:王新波,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聚焦思维素养提升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