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方略

作者:lanke 时间:2019-04-03 08:22:54 点击:7329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外开放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6年后,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也同时印发,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图景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教育对外开放的2035,注定是这图景中最耀眼的部分。

对外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加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既着眼长远,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顶层设计,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也立足当下,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行动方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扩大和加快教育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与行动方案,明确使命、优化布局、做强教育、提升质量、完善治理、谋求贡献,更好服务支撑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更好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服务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牢牢把握教育开放2035的形势使命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撑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和整体外交事业发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亦对教育强国战略进行了专门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则确立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中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教育国际化要围绕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施工蓝图和宏大愿景,做强各级各类教育,更好服务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更好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和学习大国建设。

因此,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积极找准定位,做到精准发力,主动谋求贡献。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还要精准锁定强国目标,为整体强国战略和各项强国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作为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层面支撑的18项强国或国家目标任务,即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智慧社会、学习大国,覆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呈现出教育强国与其他强国战略相互支持、协同推进的格局,到2035年,教育强国战略有望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深刻理解教育开放2035的总体要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引进来;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未来全球精英;要增强教育服务国家外交的能力,通过教育交流合作,继续办好全球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让全球几千万汉语学习者、几十万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的好朋友;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战略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解决各类驻外机构、海外中资机构工作人员,以及赴海外经商、务工人员随居子女在国外接受汉语教育问题,同时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这一“六要”论述,连同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系列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要着眼长远,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有关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任务,以“1+13+X”的方式呈现。其中,1是总体要求,即十大战略任务之九的“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13是子任务,包括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X是在第九项战略任务以外教育国际化服务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具体任务要求,在其他战略任务及战略背景、总体思路、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部分有直接或间接体现。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要立足当前,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有关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争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开好局,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实施方案》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中,教育国际化以“1+5+X”的方式呈现。其中,1是十项重点任务之九,即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5是子任务,包括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完善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政策,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大力支持中外民间交流,加强中外体育艺术等人文交流;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布局,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此外,多项具体任务举措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他重点任务之中,同时其外延拓展到总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当中,可以称之为“X”。

“1+13+X”的战略任务部署和“1+5+X”的重点任务要求,构成了中国教育国际化2035的顶层设计和第一个五年的行动方案要点,也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2035的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教育开放2035的战略任务

优化对内布局。进入新时代,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2035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从更好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国家全面对外开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高度出发,教育对外开放要重点服务支撑“四点一面”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四点”和“一面”分别指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海南自贸区和中西部地区。要以优化对内布局为重点,通过“四点”牵引,建成四个全球教育高地和若干个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对外开放要在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部省战略合作制度、优化区域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创新试验中主动谋求贡献,设计行动方案,坚持以开放促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和“一线”国内节点省市深度开放优势,重点打造“四点”为引领的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和国际教育创新岛,实现教育对外开放转型升级,辐射带动“一面”的教育对外开放。

积极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全面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加大对东北教育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新突破,助力推进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走出具有东北特色的教育开放发展服务区域发展之路,增强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能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中部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沿边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交流,形成区域性开放特色;支持东部地区整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率先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完善对外布局。从完善对外布局看,教育对外开放要以“一线”为重点(“一带一路”沿线),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格局,聚力建成“一体两翼”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一体”是指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肩负从民心相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助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要始终秉持合作共赢原则,在完成总体布局、取得良好开局、绘就“大写意”后要聚焦重点、打造范例、绘制好“工笔画”,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特点提出差异化方案,逐渐形成相关国家和地区认同度较高的系列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确保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取得阶段性和实质性进展,为将“一线”拓展为“一圈”,到2035建成国际教育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两翼”是指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从内涵和程度上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一翼”出发,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务实合作,不断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提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广度和外延上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一翼”出发,要充分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重点国家、重点区域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大力支持中外民间交流,扩大足球、冰雪运动等青少年体育交流,推动建设一批“鲁班工坊”,强化中外智库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文交流理念传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师生人文交流能力。加强中外体育艺术等人文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艺术教育成果,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艺术项目;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分布,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为华侨等国外汉语学习者提供支持;加强汉语考试标准化建设,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名师计划,促进汉语国际学习和使用。

提升质量水平。一是提高出国留学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工作,健全留学人员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派遣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公派留学对高端人才培养的调控补给作用,瞄准国内急需、薄弱、空白和关键领域,发挥国家公派留学对高端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力度,实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继续发挥好“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作用,为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全链条服务。

二是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升级版,打造“留学中国”质量品牌。完善来华留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提高师资和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加强来华留学管理与监督,提升来华留学服务水平,稳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更好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作用,创新奖学金管理模式,加强来华杰出人才培养。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和服务。做好来华留学校友和毕业生工作。

三是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在国家急需的前沿、薄弱、空白学科开展合作办学。严格落实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要求。加快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建成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简化行政许可程序,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

四是提升境外办学水平。加快研究制定境外办学指南,为境外办学提供法律保障、政策指导和必要的政策便利。积极发挥驻外使领馆、智库、协会、企业等在境外办学中的作用。支持高校自主、高效、有序赴境外办学。加快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加快制定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

做强中国教育。一要深化院校交流合作。支持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及科学联合攻关,依托优势学科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支持职业学校和应用型高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课程资源,鼓励中外职业学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完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国际会议、外事接待等管理制度,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鼓励支持教师更广泛更深入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要提升“双一流”高校国际竞争力。努力提高学科建设、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建设一批国际合作研究与创新示范基地。加快高校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提高参与国际领先实验室建设能力。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高校参与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请进来与派出去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三要建设更加开放畅通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标准连通,探索职业教育学生国际实习等渠道。设立海外职业教师培养培训项目,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支持开展中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鲁班工坊”,在非洲地区设立一批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相适应的海外发展模式。

四要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国际教育发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多渠道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鼓励中小学开设非通用语种教学班和兴趣班。增强中小学教师国际交往能力。

五要推动形成教育的“中国标准”。要在已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学历学位互认工作,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认可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加强与国际教育质量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制定,让标准的进步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新保障。提升在线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国特色在线课程国际传播。研究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引进优质国外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智能+”等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实现世界各国官方语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全覆盖。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开发推广体系。支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统筹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课程、教材和评价工具,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推广平台,面向全球推介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汉语国际推广。健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名师计划。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汉语国际推广机构与当地汉语教育互动机制。积极发挥孔子学院作用,推动数字孔院发展计划。

六要提高教师队伍国际竞争力。实施国际水平师资培养计划和中青年教师海外访学进修计划,支持教师国外访学、攻读学位,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继续实施“影子教师”和“影子校长”计划,在海外设立若干个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多种形式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校长参加海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国际视野和教育教学能力;统筹师资调配、落实经费资源,制定质量标准,提升外籍教师服务管理水平,组建一支安全优质、友好有益、多元包容的外籍教师队伍;研究外籍教师资格论证体系,不断优化外籍教师在华居留和工作环境。

参与全球治理。一要密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推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参与国际重要教育机制和重大教育行动,参与全球教育规则制定,逐步扩大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供给。

二要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结合全球教育发展热点,主动发起教育议题,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设立教育信托基金、奖项等,不断创新与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方式,推动全球教育发展。

三要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创设新的国际组织,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机构。加强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员结构的系统布局;推动设立“中国国际志愿者协会”项目;吸引更多国际教育组织总部及专业机构落驻中国;创建“一带一路”政府间教育合作组织;完善支持政策,鼓励教育领域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服务,支持优秀青年师生参加国际服务和国际合作项目;加大国际职员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向国际组织派遣实习生和借调人员。

四是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丰富教育援外形式,提高援外资金使用效率,塑造正面国际形象。坚持“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原则,开展优质教学仪器、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研究援外教师鼓励办法和支持政策。完善教育援外项目评估办法。

完善体制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外交方针,确保正确的工作方向。发挥各级党委在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干部管理等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强化责任意识,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加快培养一批政治坚定、视野开阔的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加强对党忠诚、内外兼通的教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二要健全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涉外教育法,完善国际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办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涉外教育培训课程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申请指南等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三要确保投入,强化监督。保障教育对外开放经费投入,经费使用更多向支持人才培养倾斜,向提高人才队伍水平倾斜。探索出台国际学术合作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激发学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人员积极性,推动教学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健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建立评价体系,设立稳定的督导队伍,定期开展专项评估制度。健全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四是加强智库支撑。加强智力支撑,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建言献策、前瞻谋划作用。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建设,壮大专业研究队伍,实现国别区域研究全覆盖;设立国家教育对外开放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制度保障,设立教育、外交等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设立中外人文交流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智库等建立高水平中外人文交流国别研究中心,为提高中外人文交流理论研究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五是重视对外宣传,维护安全利益。开展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权威解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认识。科学指导规划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为制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宣传教育对外开放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教育对外开放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我国教育主权和国家利益。加强外事纪律教育,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维护国家利益。

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是面向2035的战略方向,教育对外开放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大有可为,可谓使命光荣、天地广阔、潜力无限。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提质增效,做强中国教育,支撑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基本定位,也充分体现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根本宗旨。只要我们扎实践行,就一定能形成全面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世界教育的重要中心和国际教育高地,谱写出教育对外开放的华彩新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