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日前,“新亦求新 寻教动能”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热点难点问题相互碰撞,为中国教育成长建言献策。论坛现场,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主旨演讲中以江苏省基础教育为例,分享了基础教育的总体情况及面临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
据介绍,江苏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8%,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百分之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9%,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58%。可以说,“江苏省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葛道凯指出,一是资源缺口较大。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基础教育各学段新增学龄人口77.25万人,学位总缺口185.27万个,学校总缺口1986所。二是,教师短缺的问题。为保证正常的教学需求,各地只能通过聘用编外教师的方法,缓解师资不足的现实矛盾。三是素质教育共识度不够高。“根据我们对江苏教育的观察,特别是对江苏基础教育的观察,我们体会,新时期,教育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与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之间的矛盾,教育现代化需要充实新的内涵。”葛道凯说,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基于这些新内涵,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教育变革。
进行什么样的变革?葛道凯表示,需要具体处理好“五个转变”和“七个不变”之间的关系。“五个转变”分别是:第一,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主题,把优化教育结构作为主要任务;第二,发展方式由注重刚性保障向更加注重弹性供给转变,思考如何改变硬性的、不留余地的教育供给方式,更多地形成与弹性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供给方式,逐渐成为提升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解决的紧迫命题;第三,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这是推进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更加突出的重要任务;第四,发展取向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努力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第五,发展评价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注重人民满意转变,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使教育更有温度,服务更为贴心。
变是永恒的,没有变就没有今天的教育成就。在追求变的同时,那些不能变的因素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坚守。葛道凯指出,在追求变的同时,还要坚守“七个不变”。“七个不变”是:第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不变,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任务不变,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突出质量内涵,提高质量意识,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第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追求不变,即: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协调各方的共同育人观,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政绩观和教育评价观,强化育人为本的教师职业观,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坚持守好办学治校底线的要求不变,即:要守好安全稳定的底线、要守好意识形态的底线、要守好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底线;第五,坚持正常教育教学的秩序规范不变,即:基本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必须严管教学秩序、严抓教学规范;第六,保持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势头不变,即:始终把保持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活泼快乐的良好心态和认真负责的良好状态作为我们重要的工作目标;第七,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不变,即: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学校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社会,在实践锻炼中磨练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要提升实践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健康全面快乐成长。
葛道凯表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关乎民族复兴的系统性、长期性艰巨任务,特别要处理好上述“五个转变”和“七个不变”的关系,始终遵循教育发展、人才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更好地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下一篇:甘肃支持万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