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这很可怕!中国老师开始害怕学生了……》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开来。文章说的是,如今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连适度地惩戒都不敢了,更不用说严厉惩戒一下。面对家长、社会,左右为难的学校和老师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心翼翼过日子。
看似吐槽之言,却折射出当前教师所处的尴尬境地——从以前手执教鞭理直气壮地教育到现在畏手畏脚、明哲保身。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和谐有序的。可当老师因过度害怕学生而置必要的惩戒于不顾时,不但师道尊严难觅,善施教化也变得遥不可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担当此重任,需要给教师足够的底气,让教师的腰杆硬起来。这不是让教师端起架子任性而为,而是要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放心施教、有效行使教育管理权利。
有人呼吁: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目光如炬的老师。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要成就这种美好,不能单方面苛求教师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教师正确行使教育管理权利的空间、氛围和动力。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都要各尽其责、共同发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书育人生态。
首先,要厘清教师教育行为的责任边界,为依法教育管理提供支撑。教师有底气,教育才有力量。教育惩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后的教育方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是科学而必要的。教育部门、学校应该厘清合理和不当惩戒的边界,对教师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处分出格的学生予以支持,不能教师和学生或家长一发生冲突,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板子打到老师身上。可以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管理清单,为履职提供依据,进而也明确责任边界。
其次,要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增进理解与信任。学校教育需要信任、尊重和理解,特别是来自家长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老师之所以不敢管学生,往往是因为有些家长不明事理,动辄投诉、告状、上访,把师生关系搞成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要解决这种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包容,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理性的社会氛围。当前,部分教师的行为失范个案被舆论片面放大,削弱了教师群体的权威感,也使得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日益紧张,这不利于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所以,媒体应坚守科学、客观和公正的立场,正确宣传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和强化“尊师重教”的共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纪超,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上一篇: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真力行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