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育质量监测中的4重角色

作者:lanke 时间:2019-09-19 09:02:33 点击:23517

从2015年国家进行首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算起,我国国家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已走过了4个年头,教育质量监测因其具有先导性功能,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基层学校青睐。

目前,除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外,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成立省级监测机构,近30个地市以及90余个区县成立了市、区(县)级监测机构,对质量监测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探索。可以说,以国家质量监测为引领,以区域质量监测为补充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在全国逐渐形成。

质量监测不同于普通统考,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质量诊断,不但要有顶层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的监测工具,还要有样本校的规范实施和对结果的有效应用。基层学校校长对质量监测的认识是否到位,在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质量监测的信度和效度。在质量监测中,校长应自觉成为:

方案学习者

教育质量监测对我国而言还是新生事物。而且,质量监测是抽样开展的,有不少校长可能第一次碰到或者还没碰到。因此,学习必须先行,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校长要通过自学或参加专题培训,认真学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省市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以及每次监测的《组织工作手册》《现场操作手册》,明确监测的目的、原则、学科、对象、周期、内容等,熟悉每次监测的规范流程,认清质量监测与传统考试的区别。此外,还要学习一些教育测量和统计及大数据方面的知识,能基本读懂监测报告。对监测工具的形成、国际上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动态以及我国学生参加的国际学生测试项目PISA情况等也应该有所涉猎。当然,校长要成为质量监测的行家里手,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现在,不少校长培训班也都把教育质量监测作为一个专题列入培训内容,校长要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命自觉,不断丰盈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做到与新时代教育发展同步。

政策宣传者

由于仍有师生和家长对“什么是教育质量监测”“为什么要进行质量监测”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校长既是学校监测的负责人,又是问卷参与者,因此,要召开专题会议和组织专门培训,部署好质量监测工作,宣传好相关精神,解答好相关疑问。如在学校师生、家长参与的会议中,积极宣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监测结果不排名、不奖励、不处罚,从而减轻参测师生的压力;强调认真如实填答,遵守考场纪律,尤其在问卷环节,以确保所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组织学习保密原则,明确测试工具不得以拍照等任何方式留存、外传。总之,校长要通过各种前置的到位宣传,在师生和家长中达成共识,为顺利开展质量监测提供思想和舆论保障。

程序规范者

一次教育质量监测的程序大致有:下发通知、抽取和公布样本校名单、上报基础数据、组织相关培训、现场测试、公布监测报告等。作为校长,为确保质量监测有序有效,每个环节都应做到规范,尤其是保障组织过程和迎测过程的规范。由于组织质量监测,是双主体(校长、责任督学)负责制,所以,校长要与责任督学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学校负责的工作严格规范。在测试前和测试中,校长只要按照《组织工作手册》《现场操作手册》内容,严格履行职责,高质量完成各时间节点工作,做到规范并不难。但在组织学生迎测方面,部分学校和校长对规范的把握使监测偏离了初衷,且引发“剧场效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抽测学科停止新课教学,调课时给抽测科,打乱课程计划和教学秩序;二是抽测科密集开展模拟练习、考试,增加师生负担;三是多次模拟问卷,引导学生正面回答,使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此,校长要有定力和抗压能力,坚定维护监测的规范性,决不让监测成为师生新的“负担源”和“压力源”,确保监测所采集的数据是常态下的真实数据。

报告应用者

质量监测相当于区域、学校的全面体检报告,报告能否真正对学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两点:一是保障体检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二是切实做好体检结论的正确应用。当前,重过程轻应用的情况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或学校对质量监测报告“一看而过”,没有专门研究,甚至束之高阁;有些地区和学校重“分数”轻“因素”,只关注本区、本校学生学业监测成绩的位次,不重视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为破解这些问题,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积极探索监测结果应用的有效途径,大部分省份也设立相应的省级实验区。作为校长,也要有这个意识,做到“提高认识、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持续改进”。校长一要充分认识到监测只是手段,通过结果进行改进提升才是目的,不重视结果应用的监测是无意义的检测。二要用问题导向,从监测报告中,找准本校的主要问题,强化归因分析,进行“靶向治疗”。三要转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构筑一个基于监测大数据和监测结果应用的教育教学改进机制,从过去的“经验判断”,转向基于证据的“科学判断”,形成“监测是平台,结果是抓手,改进是目标”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使质量监测真正成为提升学校质量的一个“利器”,从而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8日第5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