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教、融学、共创” 智慧教学引领师生共创

作者: 时间:2022-02-25 15:55:48 点击:9582

“智教、融学、共创” 智慧教学引领师生共创

周基 孙明 田琼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湖南科技学院积极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新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土建类专业开展“智教、融学、共创”“四三四”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智教为突破口,四要素构建智慧教学体系

学校聚焦新工科建设要求,重点打造教学环境、教学队伍、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大关键要素,构建智慧教学体系。学校先后投入超过6000万元,用于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实现超星智慧教学系统和智慧云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学校以本科教学评估和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围绕新工科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教学特点,组织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开发数字网络资源,支持专业教师建成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和管理”等在中国大学慕课、学银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被收录为“示范教学包”,供国内34所高校上万名学生进行选课学习;在上述网络教学平台开设30余门网络课程;出版《BIM技术应用——Revit建模与工程应用》等8部数字化教材,被40余所高校选用;新修订140门智慧教学课程教学大纲,实现智慧教学课程全覆盖;组建BIM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全国BIM应用技能考点,以建筑信息技术为支点,校企合作拓展教学资源,建立3个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校企合作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立项26个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8个土建类专业虚拟仿真一体化、虚实结合实景教学实训中心等教学仿真平台,土木工程等专业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打造了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智慧教学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选派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前沿技术,汲取工程经验,在信息化环境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比赛中优化和推广智慧教学模式。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8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BIM应用技能证书,成为拥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工程执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团队6人次获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学校完善智能评价系统,通过教务监控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生评价系统、实习管理平台等多个体系对学生进行即时考核与全方位智能评价,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整体成绩与教师评价均保持上升趋势。

以融学为新路径,三维度推进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明确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以“三融合”为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转换教与学的核心位置,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一是教与学相融合。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以教融学,以学促教;常态化开展教学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技术、学科前沿学术讲座等师资培训班,加强师资队伍理论建设,使教师时刻保持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融合,以任务引导的方式将学生推向讲台,实现“以教促学,学学互促”的教学新方式,打开了师生共学互促共进的新局面。二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土建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平台,聘请企业导师将实际工程案例融入线上线下课程,促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实习实训资源不足、深入实践困难等问题。此外,学校还大力推动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根据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兴趣,将课程思政“专题式、嵌入式、点睛式”地融入到能力培养内容中,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和学校与企业的环境限制,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陪伴、全方位覆盖的知识传授,提升学生解决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探索的意识,为社会输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

学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获得大幅提升,近5年来获得国家学科竞赛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9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对口就业,50%以上的毕业生签约中建、中铁、中交等业内龙头企业,涌现出连续72小时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被评为敬业奉献“湖南好人”的傅佳,不惧疫情、率先加入中建五局三公司赴武汉首批援建雷神山医院的朱彪,在黑山共和国首条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工地上担任总工的危志豪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以共创为新使命,四方位驱动协同创新机制

学校带领全体师生通过“教、研、赛、创”四方位驱动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生态教学体系。

学校扎根湖湘大地,以师生共创发挥人才智库优势。以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历史建筑智能监测与修复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建设了社科普及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永州市乡村数字化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和永州市湘南传统建筑科普基地,立项国家、省级大学生研究课题和创新创业项目24项,发表学术论文66篇,授权专利16项;完成了零陵许家大院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申报、新田潮水铺村美丽乡村规划与立面改造、江永源口瑶族乡黄土坳村美丽乡村发展规划等乡村振兴项目;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5个,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7万余人,修复张浚故居、零陵法华寺、祁阳蔗塘村李家大院等历史建筑数十栋,为企业新增产值1.26亿元;成果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师生共创组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国家创新创业奖项6项。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多人进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

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已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湖南科技学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取向,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智教、融学、共创:地方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四三四’教学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提供了可行、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周基 孙明 田琼)

来源:《中国教育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