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根基

作者: 时间:2022-03-25 15:56:12 点击:8899

刘爱玲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根基,背离马克思主义,思政课就会失去灵魂、走偏方向。新时代的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规定性和必然选择。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虽然名称、形式、内容和服务的阶级不同,但在各国均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着,只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思政课不同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思政课必然同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密切结合,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密切结合。因此,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思政课建设的现实目标。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在涉及方向性问题上,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将科学真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受教育者获得感。办好思政课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明是非。高校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在多样思想汇集、多元思潮碰撞的校园,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各种观点、思想进行甄别、过滤,深究其产生的政治根源,分析其现实表现,立场鲜明地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高校思政课只有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现实问题解决,才能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思政课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在守正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方法,将思想引导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外部要素的发展相联系,从环境变迁中把脉学生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原因,分析学生思想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效果,提升学生获得感。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好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并以高尚的人格言传身教,才能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政课教师要以“爱”为桥梁引导学生成长,将“爱”和“责任”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助学生修身立德,把真善美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心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缔造思想、传播真理、塑造心灵、塑造生命。思政课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具备“一潭水”的知识储备,以高超的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锤炼品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快更好成才。思政课教师要以国家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着眼国家需求、社会需要,冲破象牙塔的禁锢,在实践中激发灵感,从现实中寻找理论的起点,帮助学生解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理服人、以理动人。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政课建设,是我国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恩格斯曾经讲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把思政课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先后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思想旗帜,是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者育新人的精神旗帜。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立足时代需要、适应时代变化,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不断创新理念、丰富内容形式、改革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