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围绕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总体目标要求和具体的改革任务、重要举措,并明确了保障机制。本版特策划推出聚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系列评论,探讨如何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要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大计,师范为本。卓越教师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范教育体系。教师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离不开观念先进、布局合理、效果卓越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自上世纪末我国由封闭、定向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在高等教育水平上培养教师。转型后的教师教育体系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突出反映在:第一,教师教育生源质量不高,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仍然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教师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未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尚不足以满足全社会对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期待。第三,教师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急需推动更多高水平高等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养。
面对上述挑战,应以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基本方向建设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首先,应按学段教师的不同培养规律合理设计学前教师和小学教师培养体系。对于学前教师的培养,仍然要大力提升培养机构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推动在高等教育层次培养学前教师,并且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机构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小学教师培养,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建设的短期目标应将小学教师培养提升到本科学历层次,长期目标则是以硕士学历层次为主。对于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应尝试以“2+2”或“3+1”模式培养小学教育师资。即充分调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学科资源,师范生利用2—3年的时间开展学科专业学习,再利用1—2年的时间进行教师教育专业学习,满足教学的“双专业”属性需求。
其次,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应大力发展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硕士以上学历层次的中等教育教师队伍。大力发展学士后教师教育不仅是提高中等教育教师学历层次的客观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中等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属性的需要。既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适时扩大专业硕士的培养规模,还要依照专业化教师培养的规律,推出配套政策与支持,精心设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学位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要求,鼓励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加强教师培养的实践性。
长期来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创办“项目式”教师教育专业将势在必行。配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和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对非师范专业或未经认证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师教育专门培养十分必要,必须通过专门的教师教育培养过程,涵养教师专业品格、培养教学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调整教师教育学科治理结构,尽快吸纳高水平大学投入教师培养工作。在未来,教师教育机构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应更加突出教师教育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属性。探索和尝试在综合院校设置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职能的二级学院,赋予教师教育二级学院与其他文理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相一致的学科地位与学科资源,将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的培养整合其中,形成“集约式”学科治理结构。独立建制的教师教育学院,提供教师教育课程。文理学科院系提供文理学科课程,教师教育学院与文理学科院系相互合作,共同培养教师。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需要以更为精准集约的方式协调和配置教师教育资源,不断探索与调整教师教育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回应不同学段教师培养的特殊性,兼顾不同类型教师教育机构的优势与传统,创建和完善新时代富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赵萍 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本系列评论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上一篇:以美育人,而后知礼节
下一篇:持续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版权所有©欧亿体育·(中国)官网入口网址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东部科技新城园区大道一号
官方网站:www.houjianmin.com
学院官微
学院官网
党建思政网